网站地图

中的恨究竟是什么?

2025-08-24 01:54 阅读数 1869

《长恨歌》作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之作,以其优美的语言、动人的叙事,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,而诗中所蕴含的“恨”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。

从爱情层面来看,“恨”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遗憾,他们曾有过“承欢侍宴无闲暇,春从春游夜专夜”的甜蜜时光,爱情在宫廷的繁华中绽放,安史之乱打破了这份美好,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”,马嵬坡下杨贵妃香消玉殒,唐玄宗不得不忍痛割爱,此后,唐玄宗陷入了无尽的思念与悔恨之中,“蜀江水碧蜀山青,圣主朝朝暮暮情,行宫见月伤心色,夜雨闻铃肠断声”,他在蜀地的山水间、在行宫的月色里、在夜雨的铃声中,都无法忘怀杨贵妃,这种爱情的生离死别之恨,是他们爱情故事的巨大遗憾,是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眷恋与未能守护住爱人的自责。

中的恨究竟是什么?

从政治层面而言,“恨”是对唐玄宗统治失误的批判之恨,唐玄宗早期开创了开元盛世,使国家繁荣昌盛,但后期他逐渐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,“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不早朝”,荒废朝政,重用奸臣,导致政治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,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,这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“九重城阙烟尘生,千乘万骑西南行”,百姓流离失所,国家陷入动荡,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,表达了对唐玄宗因沉迷女色而误国的批判之恨,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,不可重蹈覆辙。

从历史层面来讲,“恨”是历史变迁的无奈之恨,曾经的大唐盛世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走向衰落,辉煌不再,杨贵妃的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曾经的繁华如梦般消逝,这种历史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,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那个逝去的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,就如同诗中所写“悠悠生死别经年,魂魄不曾来入梦”,不仅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,更是对曾经辉煌的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之恨。

《长恨歌》中的“恨”是多层面的,它包含了爱情的遗憾、政治的批判以及历史变迁的无奈,这些“恨”交织在一起,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让后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,也能对爱情、政治和历史有更深刻的思考。

评论列表
  •   解红  发布于 2025-08-24 02:40:24
    红楼梦中,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恨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反抗那么简单,它是一种深层次的、对社会制度与人性束缚的深刻质疑和痛斥——这股力量推动着他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动摇的传统规范。
  •   月光清纯女  发布于 2025-08-25 01:12:06
    心中的恨,如同冬日里不散的寒雾与冰霜之吻——冷冽而顽固地缠绕着每一寸心房。
  •   至夏风轻伤  发布于 2025-08-26 02:35:00
    恨,不过是内心深处的毒瘤,它以怨为食、滋生痛苦与偏执的种子;其根源在于未解之结和不甘之心。
  •   执伞青衣袖  发布于 2025-09-11 11:42:36
   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恨,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反抗与疏离感,它是对一个时代束缚人性的深刻批判——一种渴望自由、追求真我而不得的无奈之痛。
  •   独留清风醉  发布于 2025-09-14 18:15:29
    恨,如同深夜里无声的暗流在心间蜿蜓,它不是简单的情绪波动或短暂的不满宣泄;它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一株毒草——孤独、怨怼与不甘心的种子交织生长而成的荆棘丛林。